今年以来开工项目投资额同比上升213.3% PPP规范运行效果凸显发表日期:2022-6-24
6月23日,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综合信息平台发布统计显示,5月份,管理库新入库PPP项目38个、投资额577亿元,投资额同比下降42.4%;开工建设项目58个、投资额1247亿元,投资额同比上升559.3%。
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,新入库项目216个、投资额3857亿元,投资额同比下降15.5%;开工建设项目355个、投资额7687亿元,投资额同比上升213.3%。
“PPP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与市场合作的重要方式,对于促进基础设施尤其是民生基础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从今年的情况看,新入库项目、新签约项目、开工建设项目等指标有升有降,总体平稳发展,在拉动有效投资上的作用更为明显。”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。
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统计显示,2014年以来,累计入库项目10320个、投资额16.4万亿元,显示出PPP已经形成规模不小的市场。今年4月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,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、阳光运行,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。这项重要部署,进一步明确了PPP改革与发展的方向。
在“规范发展、阳光运行”的总体要求下,PPP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国务院印发《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》明确,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;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》提出,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。
近期以来,一些部委陆续发布文件,支持PPP在相关领域运用。“近年来,PPP模式对于稳投资、稳增长的作用颇为突出,有必要逐步拓展作用范围,更新合作方式、规范运行模式。特别是当前发挥PPP在‘双碳’、农林水利、城市更新等方面的作用,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。”何代欣说。
近日,财政部发布《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明确,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生态环境领域PPP项目,规范地方政府对PPP项目履约行为。“经过数年的发展,生态环保类PPP项目在实施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很大拓展,由传统的污水处理、固废处理拓展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,清洁能源、绿色交通、储备林建设等节能降碳类项目也逐年递增,项目在实施质量上稳步提升。”北京市中伦(上海)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兰萍说。
周兰萍认为,“十四五”时期是碳达峰工作的关键期、窗口期,PPP模式要服务于国家战略,“在挖掘落实潜在项目上,要注重精准发力,将有限的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,支持清洁低碳能源、重点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、碳汇能力提升等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”。
在水利建设领域,水利部专门发文部署推进水利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,要求发挥政府规划引领作用,科学谋划水利发展重点领域、项目安排;遵循市场规律,完善市场规则,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及长期合作关系。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全国要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,迫切需要落实“两手发力”要求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更多利用金融信贷资金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。
“水利基础设施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,在高速铁路、高速公路、电力设施、环保设施等越来越完善的背景下,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稳投资、稳增长意义重大。PPP是有效整合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式,不仅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,而且可以推动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改革,实现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。”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祥说。
水利部提出,PPP主要运用在国家水网重大工程、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、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、河湖生态保护修复、智慧水利建设。金永祥认为,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回报水平较低,多数属于公益性项目,传统上以政府投资为主,“在水利基础设施领域推广PPP模式,是水利公益性项目创新机制的重要抓手。我国过去几十年的PPP实践证明,市政道路、园林绿化、污水管网等公益性项目都成功采用了PPP模式,社会资本在政府监管下完全可以参与提供公共服务”。
PPP必须在规范中发展,在发展中规范。信息平台是做好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载体,高质量信息是实现PPP规范发展、阳光运行的重要保障。近日,财政部办公厅发布通知,部署开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信息质量提升专项行动。专家认为,开展专项行动有助于强化信息公开透明,促进市场公平竞争,规范项目推进实施,保障PPP规范高质量发展。
“PPP模式拓展到更多领域之后,尤其需要规范运作,项目从立项、招标到运行管理,要做到一视同仁、公开透明。一旦发生合同纠纷,要有效保障各方合法权益。”何代欣说。(经济日报)